无障碍
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政府信息公开 > 工作动态
深耕法援“快细实” 为民维权“零距离”
发布时间:2025年10月23日 作者:司法局 来源:乌海市司法局 浏览次数:

法律援助是保障公民权益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。乌海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秉持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理念,以“快细实”为准则,优化流程、提升质量,打通为民维权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突出“快”字,开启高速通道

推行经济困难证明告知承诺制,以“诺”代“证”,申请人签承诺文书即可受理,实现“一件事一次办”;为重点群体提供“定制化”服务,急事急办,案情简单案件实现“当天申请、受理、审查、指派、援助”,审查时限从7日压至1日,95%以上案件24小时内完成指派;农民工讨薪、工伤赔偿及持低保证、残疾证等群体免除经济困难核查,享“四优先”绿色通道;申请人可向市域内任意法援机构提交申请,实行无差别办理与“谁接待、谁负责”机制,打破跨层级、跨区域壁垒,实现市域一体通办。坚持“调解为先、援助兜底”援调结合提速解纷,减轻诉讼成本和诉累,快速实现案结、事了、人和。通过司法行政机关官网、微信等平台,公布法律援助机构地址和电话,实现案件“三个第一时间”(接听、受理、指派);联动“12348”与“12345”热线,设律师值班专席接听咨询。绘制法律援助“电子地图”,提供“一键拨号、导航”功能;引导使用“互联网无人法律服务终端”,打造“7×24小时”平台,推动法律援助“自助办”“指尖办”,形成线下与智能化并行的高效服务体系。

突出“细”字,雕琢品质服务

常态化开展窗口人员专业化培训,组建政治硬、专业强、经验足的乌海市法律援助律师库,推行“点援制”,按案件类型与受援人要求匹配律师,实现供需“双向对接”。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与通俗法律解释,为未成年人配备熟悉其心理的律师并保护隐私;建立案件质量监督机制,通过庭审旁听、回访、评估跟踪办案全程,对质量不达标案件要求律师限期整改。

突出“实”字,筑牢民生根基

采用“线上+线下”双轨模式开展法律援助宣传,线上依托微信公众号、微博、抖音等平台,精心打造《法援之声》专栏,定期发布法律援助政策解读、典型案例、申请指南等内容,实现“指尖普法+云端服务”;线下组建乌海市法律援助法治宣讲服务团推“点单式”普法,在妇女节、劳动节等关键节点,设立法律咨询台、发放宣传手册、举办法律讲座构建以4个市、区法律援助中心为枢纽,84个镇办、团委、妇联、公检法等单位法律援助工作站为延伸,83个社区(村)法律援助联络点为触角,打造“半小时法律援助应援援惠民服务圈”,确保群众就近获得法援服务;案件结案后回访受援人,收集意见并及时处理问题、改进工作;建立“法律援助+”模式,联动劳动监察、法院等部门,形成多元解纷、职能互补格局,提供一站式服务,提升办案效率。

乌海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以“快细实”为抓手,为困难群众提供优质法律服务,维护公平正义。今后将持续创新,让法律援助温暖更多人。

打印 关闭

上一条:

下一条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