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海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在预防在前、调解优先、运用法治、民生服务上下功夫,大力推进基层矛盾多元化解。
答好风险排查基础题。精准排查,构建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的主动问需排查体系,依托“铁三角”微治理体系(党小组+专职网格员+楼栋长),发挥治保会、调委会、平安建设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前哨作用,通过“看、问、访”的方式主动排查苗头性纠纷,做到早发现、早疏导,实现排查走在化解前。精确研判,健全矛盾纠纷村(社区)随发现随研判、镇街“一事一分析、一周一研判”、区上“每月一研判”机制,研究评判矛盾纠纷特点、性质和发展趋势,提出预防处置措施和相关建议。借助“五情”(警情、访情、纷情、诉情、民情)分析预警机制,系统分析矛盾纠纷发展趋势和社情民意态势,确保矛盾纠纷预测走在预防前、预防走在调解前、调解走在激化前。精细治理,充分挖掘“四所一庭”协调机制潜力,积极调动人民调解员、法律顾问等力量资源,深入田间地头、小区楼栋、工厂工地等开展排查,在排查调处过程中发现的政策落实、工作推动短板问题,区矛调中心及时召集责任单位,督促“一事一策”解决问题,“以点带面”提升治理水平。
答好矛盾联调必答题。做实人民调解网络基础框架体系,以诉调、警调、检调、仲调、访调对接为支撑,以物业纠纷、医疗纠纷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为补充,构建“1+5+N”多元矛盾纠纷调处新格局。做细“三流三定四调”,依照“社区发现、镇街吹哨、部门响应”流程,将矛盾纠纷定诉求类别、定办理部门、定办结时限,采取网格“排查”、村社“首调”、镇街“会调”、市区“联调”的四级矛盾纠纷联动调解的方式,实现纠纷处理简约化、民生服务便捷化。做优“人民调解+综治中心”体系,依托3个区、20个镇(街道)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,吸纳律师、公证员、仲裁员、心理咨询师、专家学者等社会专业人士和离退休“银发”法律人才以及德高望重的乡贤担任人民调解员,为群众提供行业和法律咨询、法律援助等服务,实现调解资源深度整合。
答好民生服务压轴题。法治引领促多元化解,率先打造全市首个家事纠纷化解中心,运用交通事故、仲裁、商事纠纷等专业化调解场景,配套矛盾纠纷“码”上调小程序,实现指尖解纷。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中心、矛盾纠纷化解中心实体运行,推动多部门联动补齐公共服务短板,让数据多跑腿,群众少跑路,走好服务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。普调联合促遇事找法,深入实施“八五”普法,深入开展“送法进村(社区)、进企业、进快递站点、进零工市场、进军营、进宗教场所”活动,引导群众依法逐级、理性有序表达利益诉求。全面落实“谁执法谁普法”,推行“所所联合”、“千名干警下基层”、“新入职律师下基层”行动,培育“法律明白人”,定期开展法治宣传、隐患排查、矛盾调处。队伍培育促专业提升,组织开展人民调解暨“四所一庭”业务骨干、“银发”法律人才培训班等,邀请资深调解员、法律专业人士授课,开展案例研讨和调解技巧交流活动,使人民调解员能学以致用,达到“五懂五会”(懂方针政策、懂法律法规、懂业务知识、懂调解技巧、懂信息化手段;会预防、会调查、会调解、会写调解文书、会做群众工作)。
上一条:
下一条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