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海市融合“核、衔、列、包”4字安置帮教工作法,全面梳理“内蒙古公共法律服务智能一体化”安置帮教平台各个环节流程,形成以“链式管理”模式打造“规范化衔接、多维度核查、清单式包保”的安置帮教工作格局,截止三季度,一体化平台“核查不通过”和“未衔接”人员全部清零,核查率和衔接率均达到100%。
多维管理,强化“核查关”。针对服刑人员户籍地普遍较为分散,核查任务比较繁重特点,乌海市构建“纵向到底、横向到边、内外联动”的全方位立体式核查体系,横向对接公安派出所、家属,纵向联动社区、网格,通过人口信息比对查找、社区入户记录登记等途径,准确掌握服刑人员户籍地详细地址,成功核查297名人员,真正做到了“底数清、情况明、措施实”,切实降低了社会安全风险。
链式管理,强化“衔接关”。构建“衔接-研判-教育-帮扶”全链条工作机制,加强与监狱、相关录入单位的紧密配合。严格规范衔接流程,及时做好预衔接人员信息核实工作,指派工作人员做好预释放人员亲属思想工作,提前制定安置帮教方案。严格执行重点帮教对象“必接必送”制度,实现“一体化”平台人员对接“零缝隙”、安置帮教“零时差”。2023年以来,全市安置帮教信息化平台累计预释放人员304人,全部衔接到位。积极与外市的责任单位沟通联络,加强对“双列管”刑满释放人员的管理,确保“无疏漏”。
清单管理,强化“包保关”。建立由司法所、(村)社区、家庭组成的“三包一”帮教小组,制定“一类一策”个性化安置帮教方案,及时掌握安置帮教人员基本信息的变化情况,全面了解安置帮教人员生活状况。根据犯罪性质、家庭背景、个性特征、悔罪程度等,对全市1200名安置帮教人员开展风险隐患排查,设定管理等级,实施分类帮教。连续三年组织“大排查、大走访、大帮扶”专项行动,全面开展“起底式”“拉网式”隐患排查和重点走访慰问、送温暖帮扶工作。三年来,深入走访慰问重点安置帮教人员、生活困难安置帮教人员、困难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300余人次,为其送去慰问品及反有组织犯罪法基础知识、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基础知识“法治大礼包”,引导其顺利回归社会。
上一条:
下一条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