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长主讲不再是唯一面孔,青年干部正成为法治讲堂的新主角。在乌海市司法局的“法韵乌海·司法行政讲堂”上,一股青春的浪潮正扑面而来。这个已成功举办十一期的讲堂有一批特殊的“教师”——“90后”“00后”年轻干部纷纷登台,党员讲党史,非党员谈心得,将这座讲台变成了淬炼青年政治素养与业务能力的“练兵场”。
“小讲师”扛起“大舞台”,青春力量激荡法治涟漪
“刚开始确实紧张,但把党史故事和自己工作结合讲出来后,感觉对党的初心使命理解更深了,责任感也更强了。”为破解年轻干部“只会干、不会讲”,综合能力待提升的成长瓶颈,市司法局党组决定大胆放手,让青年干部从“听众席”走向“主讲台”。
这一举措并非“一讲了之”,而是精心设计的培养链条。开讲前,科室负责人和党务工作者会对“小讲师”进行“一对一”辅导,帮助其打磨讲稿、优化课件;讲台上,年轻的面孔自信从容,或深情讲述党史中的法治足迹,或真诚分享入职后的实践感悟,这种上台压力转化为了强大的学习动力,促使年轻人主动钻研、系统梳理,实现了从“被动接受”到“主动输出”的跨越。
“分众讲”体现“精细育”,政治业务双融合双促进
讲堂在内容安排上别具匠心,充分体现了对年轻干部的分类指导和精细培养。针对年轻党员,要求其围绕党史的某一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挖掘,在备课与讲授中筑牢信仰之基、补足精神之钙,这既是一次公开授课,更是一次深刻的党性锻炼。
对于尚未入党的青年干部,则鼓励他们结合自身岗位,畅谈对司法行政工作的理解、分享学习业务知识的体会、剖析工作中的典型案例。这种安排既尊重了个人实际情况,又确保了人人参与、人人受益,实现了政治引领与业务提升的深度融合。一位“00后”干部在分享了自己在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科工作的心得后表示:“准备讲课的过程,逼着自己把零散的经验系统化,感觉成长特别快。”
“新平台”催生“新气象”,队伍建设注入源头活水
历经十一期的探索,“法韵乌海·司法行政讲堂”已超越其传授知识的初始功能,演变为发现、培养、考察年轻干部的重要平台。通过讲堂能直观地看到每位年轻人的逻辑思维、语言表达和发展潜力,为后续精准培养和使用提供了鲜活依据。
如今,在乌海市司法局,鼓励青年发声、支持青年成长已蔚然成风。这个讲堂不仅为“法韵乌海·司法行政讲堂”品牌注入了澎湃的青春动能,更探索出了一条政治过硬、业务精通青年法治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,为司法行政事业的长远发展储备了坚实的“后备力量”。
上一条:
下一条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