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以来,乌海市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,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,从机制、载体、队伍三方面发力,扎实推进宗教领域法治宣传工作,让法治宣传工作走进宗教场所、融入信教群众生活,推动民族宗教事务依法有序开展。
建机制、明责任,普法工作有章法
乌海市把“法律进宗教活动场所”作为提升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的核心抓手,通过“清单化+长效化”构建责任体系。一方面,将“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”纳入全市普法要点,把《宗教事务条例》《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》等关键法规,明确纳入各部门“谁执法谁普法”责任清单,让统战、宗教、司法行政等部门各司其职、协同发力;另一方面,市委统战部与市司法局联合出台专项工作方案,2024年以来累计召开2次专题推进会,推动宗教领域法治宣传向系统化转变。

创载体、重实效,法治宣传接地气
乌海市把普法融入宗教活动场所日常管理,推进“三个一”建设:在每个宗教场所设一个法治宣传角、一个法治宣传栏,每季度开展一次普法实践活动,打造“法润堂”法治文化阵地。同时,通过开展宗教政策法律法规“六进”活动等20多场法治宣传活动,覆盖3000多人,不仅让群众清楚了解宗教事务相关法律规定,也推动宗教界人士进一步树立学法、知法、守法、用法的意识,让法治理念更好融入宗教领域日常。
育队伍、强服务,法治保障零距离
为了让法治服务更贴近信教群众,乌海市培养“宗教界法律明白人”队伍。通过推荐、自荐加组织挑选确定人选,经宗教、司法等部门联合审查、培训考核后,给合格者发证书和徽章。目前全市已有25名“宗教界法律明白人”上岗,他们凭借“人熟、地熟、事熟”的优势,累计为信教群众提供80余次法律咨询,成为信教群众身边的“普法宣传员”。
谋长远、促常态,法治建设不停步
下一步,乌海市将继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,深化“法律进宗教活动场所”工作,优化普法内容和形式,健全法治宣传与宗教事务管理的衔接机制,让法治宣传在宗教领域常态化、实效化,更好保障民族宗教事务依法开展。
上一条:
下一条: